• 广西统计年鉴(1990-2017)

    一、数据是全面反映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大型资料性年刊,收录了广西壮族自治区1989-2016年和1978年以来重要年份的主要统计数据,以及各市、县(区)1989-2016年的主要统计数据。 二、每个年份的统计年鉴分为23个篇章,即:1.综合;2.人口;3.国民经济核算;4.从业人员和职工工资;5.物价;6.人民生活;7.财政、金融和保险;8.资源与环境;9能源生产与消费;10.固定资产投资;11.城市概况;12.对外经济贸易;13.农业;14.工业;15.建筑业;16.批发和零售业;17.住宿餐饮业和旅游业;18.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19.教育、科技和文化;20.体育、卫生、社会福利及服务业;21.区域经济;22.各市基本情况;23.县(市、区)基本情况。为便于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全书内容和正确使用资料,每篇章末尾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三、资料中所使用的度量街单位均采用国际统一标准计量单位。 四、本年鉴部分合计数由于其中数的小数点位数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未作机械调整。 五、年鉴所涉及的历史数据,凡与其他年份年鉴资料有所出入的,均以最新出版的为准。 六、年鉴的资料来源:主要来自自治区统计局的常规统计年报、各类抽样调查、普查。部分篇章和指标的内容由相关区直单位(部门)提供,自治区统计局对这些指标数据没有解释及说明的权力和能力。

    213 2022-09-28

  • 中国粮食年鉴(2006-2015)

    数据由国家粮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和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领导和权威专家亲自撰稿,全面、系统地记述了2005-2014年的年度全国和各地粮食工作的主要情况,刊载有重要的粮食政策法规文件和完备的统计资料,与国家粮食局主办并委托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组织编撰出版的《中国粮食发展报告》联袂成为姊妹篇。 数据由综述、专文、全国粮食工作、各地粮食工作、粮食政策与法规文件、附录等六部分组成。

    202 2022-09-29

  • 中国气象年鉴(1986-2015)

    《中国气象年鉴》是中国气象局主办的大型资料性期刊,主要记载1985-2014年全国气象部门及有关单位的业务、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进展,以及全国天气气候综述与影响评价和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每年一期,具有综合、翔实资料性工具书特征。《中国气象年鉴》的栏目设:特载;大事记;气象工作综合情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工作情况;中国气象局直属单位工作情况;其他部门气象工作情况;全国天气气候综述与影响评价;气象服务效益事例选编;大气科学进展述评;人物;重要会议和活动;统计资料及全书附录。

    213 2022-09-29

  • 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1-2014)

    《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1-2014》数据是全面、系统反映中国2000-2013年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的大型统计资料书。本书资料来源于各级政府统计年报或相关的抽样调查资料,系统收集了2010年全国及其10个经济区域、31个省级行政单位、330多个地级行政单位和20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的主要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主要内容涵盖自然资源、人口与就业、国民核算、固定资产投资、财政、物价、人民生活、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旅游、金融保险、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福利、环境保护和市政建设等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237 2022-09-29

  • 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及西南地区30米GLC_30土地覆盖数据(20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利用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中国又具有复杂的自然环境背景和广阔的陆地面积,其土地利用变化不仅对国家发展,还对全球环境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恢复和重建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现代过程,更好地预测、预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中国科学院在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基础上,以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作为主信息源,通过人工目视解译,建成了国家尺度1:10比例尺多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专题数据库。该数据集裁剪于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库是以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主要信息源,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构建的国家尺度1:10比例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专题数据库,精度为30米。数据采用二级分类系统,一级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6类,二级在一级类型基础上进一步分为25个类型。

    322 2022-10-15

  • 四川统计年鉴(1990-2017)

    一、数据是全面反映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大型资料性年刊,收录了四川省1989-2016年和重要年份的主要统计数据,以及各市、县(区)1989-2016年的主要统计数据。 二、每个年份的统计年鉴分为23个篇章,即:一、综合;二、国民经济核算;三、人口;四、就业人员和工资;五、固定资产投资;六、能源;七、资源和环境;八、财政和物价;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十、城市概况;十一、民族自治地方概况;十二、县(市、区)概况;十三、农业;十四、工业;十五、建筑业;十六、交通运输、邮电和通讯;十七、国内贸易;十八、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十九、金融和保险;二十、教育、科技和专利;二十一、文化、体育和卫生;二十二、其他社会活动;二十三、法人单位概况。为便于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全书内容和正确使用资料,每篇章末尾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三、资料中所使用的度量街单位均采用国际统一标准计量单位。 四、本年鉴部分合计数由于其中数的小数点位数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未作机械调整。 五、年鉴所涉及的历史数据,凡与其他年份年鉴资料有所出入的,均以最新出版的为准。 六、年鉴的资料来源:主要来自自治区统计局的常规统计年报、各类抽样调查、普查。部分篇章和指标的内容由相关区直单位(部门)提供,自治区统计局对这些指标数据没有解释及说明的权力和能力。

    212 2022-09-29

  • 重庆统计年鉴(1990-2017)

    一、数据是由重庆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编纂、中国统计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一部全面记录重庆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大型资料性年刊。数据收录了重庆市历史重要年份和1989-2016年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各区县(自治县)主要统计资料。 二、每份年鉴共二十二章,包括:1.综合;2.国民经济核算;3.人口与就业;4.固定资产投资;5.能源消费;6.财政;7.人民生活与物价;8.城镇建设;9.资源和环境;10.要素市场;11.农业和农村经济;12.工业;13.建筑业;14.运输和邮电;15.国内贸易;16.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17.金融业;18.教育、科技和文化业;19. 卫生、体育和其他社会活动;20.区县;21.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移民;22.基本单位名录库。同时附录一个篇章: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统计资料。每章前设《简要说明》,介绍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资料来源,章末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三、本年鉴统计资料:大部分数据来自统计年报,部分来自抽样调查。 四、本年鉴所使用的度量衡单位均采用国际统一标准计量单位;各种分类标准均采用国家统一分类标准。 五、部分数据的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未作机械调整。 六、本年鉴各表的部分指标注解位于该表下方或最后一张续表的下方。 七、符号使用说明:年鉴各表中的“空格”表示该项统计指标数据不足本表最小单位数、数据不详或无该项数据;“#”表示其中的主要项。

    224 2022-09-29

  • 云南统计年鉴(1990-2017)

    一、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工具书,汇集了全省及各州市、县(市、区)1989-2016年和主要年份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统计数据。 二、每份年鉴全书共18章,即:1.省情概况;2.国民经济核算;3.固定资产投资;4.城乡市场消费;5.公共财政;6.对外经济贸易;7.农业和农村;8.工业和能源;9.建筑业和房地产业;10.交通运输、通信和服务业;11.金融和保险业;12.旅游业;13.教育、科技和文化业;14.卫生、体育和社会管理;15.人口与就业;16.资源与环境;17.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概况;18.县域经济概况。 三、本年鉴每个章节后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对主要统计指标的含义、统计范围和统计方法作了简要说明。本年鉴的资料来源,大部分来自年度统计报表。由于统计口径范围和调查方法的差别,部分指标各州市、县(市、区)数字相加可能不等于全省总计,对于一些统计指标的统计口径范围发生变化的,相关年份的年鉴对有关数据作了相应的调整,并在有关统计表中作了解释,在使用中请注意。 四、度量衡单位均采用国家颁布的国际统一标准计量单位。本年鉴中对计量单位进一步统一调整,符号使用说明:“空格”表示无该项统计指标数据,或不足本表最小单位数,或资料不详;“#”表示指标的其中项。

    213 2022-09-29

  • 中国西南地区4kmFY-4A AGRI的辐射产品数据集 (2018.3.12-至今)

    该数据集包括:射出长波辐射(OLR),地表下行长波辐射(DLR),地面入射太阳辐射(SSI),地表上行长波辐射(ULR)。所有数据均来自于风云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其中,卫星 OLR 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气候模式输出参量即模式性能的评估。在中国气象界,OLR 资料被用于南海地区夏季风的监测,和西太平洋副高位置的确定。国际上 OLR 资料用于 ITCZ、ENSO 的监测和分析。卫星 DLR 产品应用于气候模式、陆面模式、海洋大气环流模式,作为输入参量或模式性能评估。SSI为入射到地表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单位:瓦/平方米),具体指地球表面 水平面上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接收到的总的太阳辐射能,包括直接太阳辐射和漫射辐射。为天气、气候模式及陆面模式提供输入及验证,为太阳能工业及森林草场火险监测预警提供地表太阳辐射分布信息。卫星 ULR 产品应用于气候模式、陆面模式、海洋大气环流模式,作为输入参量或模式性能评估,也用于地震诊断。

    851 2022-10-17

  • 全球PLSH陆地蒸散发数据集(1983-2013)

    我们应用基于卫星遥感的蒸散发(ET)算法评估了1983 - 2006年全球陆地ET。该算法使用改进的Penman‐Monteith方法量化冠层蒸腾和土壤蒸发,通过归一化植被差异指数(NDVI)确定生物群落特异性冠层电导,并使用Priestley‐Taylor方法量化开放水域蒸发量。这些算法通过先进的非常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 GIMMS NDVI、NCEP/NCAR再分析(NNR)每日地表气象和NASA/GEWEX地表辐射预算发布版本−3.0太阳辐射输入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我们使用34个FLUXNET塔站点的观测数据对基于NDVI的冠层电导模型进行参数化,然后使用另外48个独立通量塔的测量数据验证全球ET算法。由现场气象测量和从粗分辨率NNR气象再分析插值得到的气象数据驱动的两组塔级月蒸散发估算结果一致(均方根误差(RMSE) = 13.0-15.3 mm -1;R²= 0.80-0.84),利用全球代表性土地覆盖类型观测到的塔架通量。全球ET结果捕捉到了全球尺度上观测到的时空变化,并进行了比较(RMSE = 186.3 mm yr−1;R2= 0.80),利用覆盖全球植被面积61%的261个盆地的流域尺度水平衡计算得出ET。该研究的结果提供了一个相对长期的全球ET记录,具有很好的量化精度,可用于评估ET气候、陆地水、能源收支和长期水循环变化。

    212 20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