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AMSR-E和AMSR2数据的中国西南地区36KM 土壤水分数据集(2002-2022)

    稳定连续的长时序地表土壤水分数据集对于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监测等都非常重要。SMAP等卫星搭载的L波段辐射计能提供目前最优精度的全球地表土壤水分观测,但其数据记录的短时间限制了其在长期研究中的应用;而AMSR-E和AMSR2系列传感器能提供长时序多频段辐射计观测(C、X和K波段)。本数据集是一个20年(2002/07/27~2022/08/31)的全球连续一致的地表土壤水分数据集,分辨率为日尺度的36 km,采用EASE-Grid2投影坐标系,数据单位为m3/m3。数据集采用Yao et al.(2017)发展的土壤水分神经网络反演算法,将SMAP的优势传递到AMSR-E/2,以目前卫星最优精度的SMAP标准土壤水分产品为训练目标,以AMSR-E/2的亮温为输入,最终输出长时序土壤水分数据。该数据集能够重现SMAP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精度与SMAP土壤水分产品相当;同时该数据集精度优于AMSR-E和AMSR2的官方土壤水分产品,通过全球14个密集观测站网的地面观测验证表明,其土壤水分精度为5%左右。该全球长时序数据集目前时间覆盖20年,随着AMSR2的持续在轨观测以及即将发射的后继AMSR3任务,该数据集是可延长的,为气候极端事件、趋势分析和年代际变化的长时序研究提供支持。

    269 2022-09-22

  • 长江上游地区GLDAS地表蒸散发数据集(2000-2022)

    NASA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GLDAS)的目标是通过生成摄取卫星和地基的最佳地表状态和通量场观测数据产品,使用先进的陆地表面建模和数据同化技术。GLDAS驱动多个离线的(不耦合的)对大气)的陆面模型,集成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并在全球范围内以高分辨率(2.5°到1公里)执行土地信息系统(LIS)。该产品的时间分辨率是三小时,空间分辨率0.25° x 0.25°,数据格式为tif。时间跨度2000-01-01至2022-07-01。该数据集为合理分配区域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23 2022-09-25

  • 全球GLEAM v3.6a地表蒸散发数据集(1980-2021)

    The Global Land Evaporation Amsterdam Model(GLEAM)是一套根据卫星观测分别估算陆地蒸发的不同组成部分的算法。GLEAM 中的 Priestley 和 Taylor 方程根据对地表净辐射和近地表气温的观测来计算蒸散发。该产品的时间分辨率是每天,空间分辨率0.25° x 0.25°,数据格式为netCDF。时间跨度1980-2021。该数据集为合理分配区域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513 2022-09-25

  • 金佛山国家站虎头村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2022)

    本数据来自2022年1月1日-8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虎头村农田观测场(E106.3192621°;N29.76271°,海拔515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虎头村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5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0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5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5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3个),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220 2022-09-27

  • 基于微波数据同化的中国西南地区25KM土壤水分数据集(2002-2011)

    基于微波数据同化的中国土壤水分数据集包含2002-2011年3层土壤水分数据(0-5cm,5-20cm,20-100cm)。数据采用Yang et al.(2007) 发展的自动标定参数的陆面同化系统(ITPLDAS),以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的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ITP-forcing数据集)驱动陆面过程模型SiB2,同化AMSR-E 卫星观测亮温,输出三层土壤水分数据。土壤水分均方根误差:5%VWC(在青藏高原那曲和玛曲的评估精度)。

    217 2022-09-22

  • 基于微波数据同化的中国长江上游25KM土壤水分数据集(2002-2011)

    基于微波数据同化的中国土壤水分数据集包含2002-2011年3层土壤水分数据(0-5cm,5-20cm,20-100cm)。数据采用Yang et al.(2007) 发展的自动标定参数的陆面同化系统(ITPLDAS),以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的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ITP-forcing数据集)驱动陆面过程模型SiB2,同化AMSR-E 卫星观测亮温,输出三层土壤水分数据。土壤水分均方根误差:5%VWC(在青藏高原那曲和玛曲的评估精度)。

    219 2022-10-04

  • 金佛山国家站虎头村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2019)

    本数据来自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虎头村农田观测场(E106.3192621°;N29.76271°,海拔515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虎头村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5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0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5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5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3个),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190 2022-09-27

  • 金佛山国家站虎头村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2018)

    本数据来自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虎头村农田观测场(E106.3192621°;N29.76271°,海拔515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虎头村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5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0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5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5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3个),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198 2022-09-27

  • 金佛山国家站虎头村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2021)

    本数据来自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虎头村农田观测场(E106.3192621°;N29.76271°,海拔515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虎头村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5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0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5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5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3个),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243 2022-09-27

  • 金佛山国家站虎头村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2020)

    本数据来自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虎头村农田观测场(E106.3192621°;N29.76271°,海拔515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虎头村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5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0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5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5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3个),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203 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