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来自2022年1月1日-8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槽上退耕观测场(E106°26′32.9″;N29°47′14.8″,海拔591m)的闭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退耕地灌木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EC155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槽上退耕观测场(E106°26′32.9″;N29°47′14.8″,海拔591m)的闭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退耕地灌木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A与CO2/H2O分析仪EC155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槽上退耕观测场(E106°26′32.9″;N29°47′14.8″,海拔591m)的闭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退耕地灌木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A与CO2/H2O分析仪EC155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2年1月1日-8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槽上退耕观测场(E106°26′32.9″;N29°47′14.8″,海拔591m)的开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退耕地灌木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槽上退耕观测场(E106°26′32.9″;N29°47′14.8″,海拔591m)的开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退耕地灌木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槽上退耕观测场(E106°26′32.9″;N29°47′14.8″,海拔591m)的开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退耕地灌木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顾松巍
中国1980年以来逐年年降水量空间插值数据集是基于全国2400多个气象站点日观测数据,通过整理、计算和空间插值处理生成。年降水量单位为0.1毫米。降水量的插值应用的是澳大利亚的ANUSPLIN插值软件,ANUSPLIN是一种采用平滑样条函数对多变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插值的工具,即使用函数逼近曲面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对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和数据诊断,并可以对数据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进而实现空间插值的功能。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
本数据来自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隐仙洞原生林观测场(E107.1941206°;N29.06757°,海拔1194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隐仙洞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5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0cm、2cm、5cm、10cm、20cm、40cm、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1个),埋在地下5 cm,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槽上退耕观测场(E106°26′32.9″;N29°47′14.8″,海拔591m)的开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退耕地灌木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周云
本数据来自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隐仙洞原生林观测场(E107.1941206°;N29.06757°,海拔1194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隐仙洞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5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0cm、2cm、5cm、10cm、20cm、40cm、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1个),埋在地下5 cm,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