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集由ERA5再分析资料驱动WRF模型模拟得到,采用三层嵌套进行模拟。该数据集的变量包括近地表气压(hPa)、10m风速(m/s)、2m温度(℃)、2m相对湿度(%)、下行短波辐射(W/m-2)、下行长波辐射(W/m-2)、降水量(mm/h)。数据为NETCDF格式,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水平空间分辨率为9 km,投影方式为兰伯特投影。该数据集可以为复杂山区重庆的陆面过程模拟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驱动数据。
郎芹
该数据集是在ERA5再分析资料基础上再模拟得到,源于ECMWF。该数据集的变量包括近地表气压(hPa)、10m风速(m/s)、2m温度(K)、2m露点温度(K)、下行短波辐射(J m-2)、下行长波辐射(J m-2)、降水量(m/h)。数据为NETCDF格式,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水平空间分辨率为0.1°,投影方式为WGS84。该数据集可以为中国西南复杂山区的陆面过程模拟提供0.1度空间分辨率的大气驱动数据,用于陆面过程模拟。
郎芹
这是网格化月度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同化数据集。OCO-2任务提供了迄今为止最高质量的天基XCO2回收。然而,由于OCO-2的10公里地面轨道很窄,无法穿透云层和厚厚的气溶胶,该仪器数据的特点是覆盖范围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全局网格数据集是使用一种数据同化技术生成的,通常在地球物理文献中称为状态估计。数据同化综合模拟和观测结果,调整大气成分(如CO2)的状态,以反映观测值,因此,根据GEOS以前的观测和短输运模拟,填补观测数据的空缺。与其他方法相比,数据同化的优势在于它基于我们的集体科学理解,特别是对地球碳循环和大气运输的理解进行估计。OCO -2 GEOS(戈达德地球观测系统)3级数据是通过GEOS CoDAS每6小时摄取一次OCO-2 L2检索数据产生的,GEOS CoDAS是一个由NASA全球建模和同化办公室(GMAO)维护的建模和数据同化系统。GEOS CoDAS使用网格点统计插值方法的高性能计算实现来解决状态估计问题。GSI找到了使状态估计问题的三维变分(3D-Var)代价函数公式最小的分析状态。
NASA
这是每日网格OCO-2二氧化碳同化数据集。OCO-2任务提供了迄今为止最高质量的天基XCO2回收。然而,由于OCO-2的10公里地面轨道很窄,无法穿透云层和厚厚的气溶胶,该仪器数据的特点是覆盖范围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全局网格数据集是使用一种数据同化技术生成的,通常在地球物理文献中称为状态估计。数据同化综合模拟和观测结果,调整大气成分(如CO2)的状态,以反映观测值,因此,根据GEOS以前的观测和短输运模拟,填补观测数据的空缺。与其他方法相比,数据同化的优势在于它基于我们的集体科学理解,特别是对地球碳循环和大气运输的理解进行估计。OCO -2 GEOS(戈达德地球观测系统)3级数据是通过GEOS CoDAS每6小时摄取一次OCO-2 L2检索数据产生的,GEOS CoDAS是一个由NASA全球建模和同化办公室(GMAO)维护的建模和数据同化系统。GEOS CoDAS使用网格点统计插值方法的高性能计算实现来解决状态估计问题。GSI找到了使状态估计问题的三维变分(3D-Var)代价函数公式最小的分析状态。
NASA
这是网格化月度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同化数据集。OCO-2任务提供了迄今为止最高质量的天基XCO2回收。然而,由于OCO-2的10公里地面轨道很窄,无法穿透云层和厚厚的气溶胶,该仪器数据的特点是覆盖范围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全局网格数据集是使用一种数据同化技术生成的,通常在地球物理文献中称为状态估计。数据同化综合模拟和观测结果,调整大气成分(如CO2)的状态,以反映观测值,因此,根据GEOS以前的观测和短输运模拟,填补观测数据的空缺。与其他方法相比,数据同化的优势在于它基于我们的集体科学理解,特别是对地球碳循环和大气运输的理解进行估计。OCO -2 GEOS(戈达德地球观测系统)3级数据是通过GEOS CoDAS每6小时摄取一次OCO-2 L2检索数据产生的,GEOS CoDAS是一个由NASA全球建模和同化办公室(GMAO)维护的建模和数据同化系统。GEOS CoDAS使用网格点统计插值方法的高性能计算实现来解决状态估计问题。GSI找到了使状态估计问题的三维变分(3D-Var)代价函数公式最小的分析状态。
NASA
这是网格化月度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同化数据集。OCO-2任务提供了迄今为止最高质量的天基XCO2回收。然而,由于OCO-2的10公里地面轨道很窄,无法穿透云层和厚厚的气溶胶,该仪器数据的特点是覆盖范围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全局网格数据集是使用一种数据同化技术生成的,通常在地球物理文献中称为状态估计。数据同化综合模拟和观测结果,调整大气成分(如CO2)的状态,以反映观测值,因此,根据GEOS以前的观测和短输运模拟,填补观测数据的空缺。与其他方法相比,数据同化的优势在于它基于我们的集体科学理解,特别是对地球碳循环和大气运输的理解进行估计。OCO -2 GEOS(戈达德地球观测系统)3级数据是通过GEOS CoDAS每6小时摄取一次OCO-2 L2检索数据产生的,GEOS CoDAS是一个由NASA全球建模和同化办公室(GMAO)维护的建模和数据同化系统。GEOS CoDAS使用网格点统计插值方法的高性能计算实现来解决状态估计问题。GSI找到了使状态估计问题的三维变分(3D-Var)代价函数公式最小的分析状态。
NASA
本数据来自2022年1月1日-8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金佛山北坡槐坪观测场(E107°13′33.0″;N29°7′56.2″,海拔956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3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3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0cm、2cm、5cm、10cm、20cm、40cm、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1个),埋在地下5 cm,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1年7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金佛山北坡槐坪观测场(E107°13′33.0″;N29°7′56.2″,海拔956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3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3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0cm、2cm、5cm、10cm、20cm、40cm、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1个),埋在地下5 cm,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2年1月1日-8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酉阳龙潭花椒基地观测场(E108°57′32.2″;N29°1′0″,海拔378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3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3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10cm、2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3个),埋在地下5、10、20 cm ,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1年7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酉阳龙潭花椒基地观测场(E108°57′32.2″;N29°1′0″,海拔378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3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3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10cm、2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3个),埋在地下5、10、20 cm ,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2年1月1日-8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金佛山西坡华尔寺观测场(E107°3′13.0″;N29°5′40.4″,海拔705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3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3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10cm、2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3个),埋在地下5、10、20 cm,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1年7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金佛山西坡华尔寺观测场(E107°3′13.0″;N29°5′40.4″,海拔705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3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3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10cm、2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3个),埋在地下5、10、20 cm,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中国长江上游1kmPM2.5数据集(2000-2021)是中国(中国大气污染物监测中心( CHAP ))系列长期、全覆盖、高分辨率、高质量的地面空气污染物数据集之一。它是利用人工智能的大数据(例如,地基测量、卫星遥感产品、大气再分析和模式模拟等),通过考虑空气污染的时空异质性而产生的。该数据为2000年至2021年中国长江流域每天1公里(即D1K)的地面PM2.5数据集。该数据集每天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 CV-R2 )为0.92,均方根误差( RMSE )为10.76 µ g m - 3
伟晶
版本10r是数据集的当前版本。旧版本将不再可用,并被版本10r取代。OCO-2 Lite文件包含偏差校正的XCO2以及其他聚集为日常文件的选择字段。2021年初,OCO团队发现了自2020年1月28日以来处理的OCO-2二级产品的一个问题。辅助几何产品(AGAP)文件是OCO-二级地理定位处理中使用的静态文件。此AGAP文件包含约300 m的指向错误。因此,对2020年1月28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所有OCO-2 Level 2 10r版数据文件进行了更正和替换。替换过程于2021 6月底完成。轨道碳观测站是美国航天局的第一个任务,旨在收集大气二氧化碳的空间测量数据,其精度、分辨率和覆盖面都是控制其在大气中积聚的过程所需的。
NASA
版本10r是数据集的当前版本。旧版本将不再可用,并被版本10r取代。OCO-2 Lite文件包含偏差校正的XCO2以及其他聚集为日常文件的选择字段。2021年初,OCO团队发现了自2020年1月28日以来处理的OCO-2二级产品的一个问题。辅助几何产品(AGAP)文件是OCO-二级地理定位处理中使用的静态文件。此AGAP文件包含约300 m的指向错误。因此,对2020年1月28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所有OCO-2 Level 2 10r版数据文件进行了更正和替换。替换过程于2021 6月底完成。轨道碳观测站是美国航天局的第一个任务,旨在收集大气二氧化碳的空间测量数据,其精度、分辨率和覆盖面都是控制其在大气中积聚的过程所需的。
NASA
中国1980年以来逐年年平均气温空间插值数据集是基于全国2400多个气象站点日观测数据,通过整理、计算和空间插值处理生成。年平均气温单位为0.1摄氏度。平均气温的插值应用的是澳大利亚的ANUSPLIN插值软件,ANUSPLIN是一种采用平滑样条函数对多变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插值的工具,即使用函数逼近曲面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对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和数据诊断,并可以对数据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进而实现空间插值的功能。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
《中国气象年鉴》是中国气象局主办的大型资料性期刊,主要记载1985-2014年全国气象部门及有关单位的业务、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进展,以及全国天气气候综述与影响评价和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每年一期,具有综合、翔实资料性工具书特征。《中国气象年鉴》的栏目设:特载;大事记;气象工作综合情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工作情况;中国气象局直属单位工作情况;其他部门气象工作情况;全国天气气候综述与影响评价;气象服务效益事例选编;大气科学进展述评;人物;重要会议和活动;统计资料及全书附录。
国家统计局
本数据来自2020年1月1日-5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隐仙洞原生林观测场(E107°11′38.8″;N29°4′3.2″,海拔1194m)的开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金佛山北坡原生林、涡动相关仪的架高3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隐仙洞原生林观测场(E107°11′38.8″;N29°4′3.2″,海拔1194m)的开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金佛山北坡原生林、涡动相关仪的架高3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18年4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隐仙洞原生林观测场(E107°11′38.8″;N29°4′3.2″,海拔1194m)的开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金佛山北坡原生林、涡动相关仪的架高3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2年1月1日-8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烂坝靖半山腰原生林观测场(E107°8′20.4″;N29°1′12″,海拔1525m)的闭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金佛山西坡原生林、涡动相关仪的架高24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A与CO2/H2O分析仪EC155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烂坝靖半山腰原生林观测场(E107°8′20.4″;N29°1′12″,海拔1525m)的闭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金佛山西坡原生林、涡动相关仪的架高24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A与CO2/H2O分析仪EC155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烂坝靖半山腰原生林观测场(E107°8′20.4″;N29°1′12″,海拔1525m)的闭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金佛山西坡原生林、涡动相关仪的架高24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A与CO2/H2O分析仪EC155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2年1月1日-8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虎头村农田观测场(E106°19′9.3″;N29°45′45.7″,海拔473m)的开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山茶树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Windmaster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1年10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虎头村农田观测场(E106°19′9.3″;N29°45′45.7″,海拔473m)的开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山茶树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Windmaster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虎头村农田观测场(E106°19′9.3″;N29°45′45.7″,海拔473m)的开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山茶树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Windmaster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18年10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虎头村农田观测场(E106°19′9.3″;N29°45′45.7″,海拔473m)的开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山茶树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Windmaster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2年1月1日8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柑研所果园观测场(E106°22′54.3″;N29°45′44.3″,海拔231m)的闭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柑橘、柚子树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A与CO2/H2O分析仪EC155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柑研所果园观测场(E106°38′1.8″;N29°76′23 .2″,海拔231m)的闭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柑橘、柚子树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A与CO2/H2O分析仪EC155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柑研所果园观测场(E106°38′1.8″;N29°76′23 .2″,海拔231m)的闭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柑橘、柚子树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A与CO2/H2O分析仪EC155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2年1月1日-8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槽上退耕观测场(E106°26′32.9″;N29°47′14.8″,海拔591m)的闭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退耕地灌木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EC155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槽上退耕观测场(E106°26′32.9″;N29°47′14.8″,海拔591m)的闭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退耕地灌木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A与CO2/H2O分析仪EC155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槽上退耕观测场(E106°26′32.9″;N29°47′14.8″,海拔591m)的闭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退耕地灌木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A与CO2/H2O分析仪EC155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2年1月1日-8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槽上退耕观测场(E106°26′32.9″;N29°47′14.8″,海拔591m)的开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退耕地灌木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槽上退耕观测场(E106°26′32.9″;N29°47′14.8″,海拔591m)的开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退耕地灌木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槽上退耕观测场(E106°26′32.9″;N29°47′14.8″,海拔591m)的开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退耕地灌木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顾松巍
中国1980年以来逐年年降水量空间插值数据集是基于全国2400多个气象站点日观测数据,通过整理、计算和空间插值处理生成。年降水量单位为0.1毫米。降水量的插值应用的是澳大利亚的ANUSPLIN插值软件,ANUSPLIN是一种采用平滑样条函数对多变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插值的工具,即使用函数逼近曲面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对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和数据诊断,并可以对数据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进而实现空间插值的功能。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
本数据来自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隐仙洞原生林观测场(E107.1941206°;N29.06757°,海拔1194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隐仙洞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5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0cm、2cm、5cm、10cm、20cm、40cm、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1个),埋在地下5 cm,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槽上退耕观测场(E106°26′32.9″;N29°47′14.8″,海拔591m)的开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退耕地灌木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周云
本数据来自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隐仙洞原生林观测场(E107.1941206°;N29.06757°,海拔1194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隐仙洞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5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0cm、2cm、5cm、10cm、20cm、40cm、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1个),埋在地下5 cm,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2年1月1日-8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青木关流域姜家泉地下河出口观测场(E106.2922861°;N29.68314°,海拔329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青木关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0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5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0cm、2cm、5cm、10cm、20cm、40cm、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1个),埋在地下5 cm,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青木关流域姜家泉地下河出口观测场(E106.2922861°;N29.68314°,海拔329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青木关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0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5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0cm、2cm、5cm、10cm、20cm、40cm、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1个),埋在地下5 cm,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青木关流域姜家泉地下河出口观测场(E106.2922861°;N29.68314°,海拔329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青木关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0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5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0cm、2cm、5cm、10cm、20cm、40cm、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1个),埋在地下5 cm,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青木关流域姜家泉地下河出口观测场(E106.2922861°;N29.68314°,海拔329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青木关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0 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5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0cm、2cm、5cm、10cm、20cm、40cm、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1个),埋在地下5 cm,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该数据集由ERA5再分析资料驱动WRF模型模拟得到,采用三层嵌套(9km, 3km和1km)进行模拟。该数据集的变量包括近地表气压(hPa)、10m风速(m/s)、2m温度(℃)、2m相对湿度(%)、下行短波辐射(W/m-2)、下行长波辐射(W/m-2)、降水量(mm/h)。数据为NETCDF格式,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水平空间分辨率为1km,投影方式为兰伯特投影。该数据集可以为复杂山区重庆的陆面过程模拟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驱动数据。
郎芹
本数据来自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槽上退耕观测场(E106°44′2.5″;N29°78′74 .7″,海拔591m)的开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退耕地灌木丛、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顾松巍
本数据来自2018年4月23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青木关流域姜家泉地下河出口观测场(E106.2922861°;N29.68314°,海拔329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青木关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0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5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0cm、2cm、5cm、10cm、20cm、40cm、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1个),埋在地下5 cm,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2年1月1日-8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烂坝靖半山腰原生林观测场(E107.1390221°;N29.02°,海拔1525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滥坝靖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4m和24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4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4m和24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5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10cm、2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3个),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1年1月14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烂坝靖半山腰原生林观测场(E107.1390221°;N29.02°,海拔1525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滥坝靖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4m和24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4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4m和24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5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10cm、2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3个),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0年1月1日-12月30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烂坝靖半山腰原生林观测场(E107.1390221°;N29.02°,海拔1525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滥坝靖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4m和24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4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4m和24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5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10cm、2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3个),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