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来自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隐仙洞原生林观测场(E107.1941206°;N29.06757°,海拔1194m)的TDP观测数据。TDP观测系统每套共8组探头,观测树种为松树。根据树木的不同高度及胸径,选取样树安装TDP(Thermal Dissipation sap flow velocity Probe, 热扩散液流计),采用国产TDP插针式热扩散植物茎流计,型号为TDP30。样地依次为TDP-1点,TDP-2点和TDP-3点,位于通量观测塔南侧30米。样树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TDP-2、TDP-1、TDP-3,胸径从大到小依次为TDP-2、TDP-3、TDP-1,以此代表整个区域进行树干液流的测量。探针安装高度为1.3米,安装方位为样树东南、西南和正北方向。TDP的原始观测数据为探针之间的温度差,采集频率为30秒,平均时间为10分钟,一天144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隐仙洞原生林观测场(E107.1941206°;N29.06757°,海拔1194m)的TDP观测数据。TDP观测系统每套共8组探头,观测树种为松树。根据树木的不同高度及胸径,选取样树安装TDP(Thermal Dissipation sap flow velocity Probe, 热扩散液流计),采用国产TDP插针式热扩散植物茎流计,型号为TDP30。样地依次为TDP-1点,TDP-2点和TDP-3点,位于通量观测塔南侧30米。样树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TDP-2、TDP-1、TDP-3,胸径从大到小依次为TDP-2、TDP-3、TDP-1,以此代表整个区域进行树干液流的测量。探针安装高度为1.3米,安装方位为样树东南、西南和正北方向。TDP的原始观测数据为探针之间的温度差,采集频率为30秒,平均时间为10分钟,一天144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隐仙洞原生林观测场(E107.1941206°;N29.06757°,海拔1194m)的TDP观测数据。TDP观测系统每套共8组探头,观测树种为松树。根据树木的不同高度及胸径,选取样树安装TDP(Thermal Dissipation sap flow velocity Probe, 热扩散液流计),采用国产TDP插针式热扩散植物茎流计,型号为TDP30。样地依次为TDP-1点,TDP-2点和TDP-3点,位于通量观测塔南侧30米。样树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TDP-2、TDP-1、TDP-3,胸径从大到小依次为TDP-2、TDP-3、TDP-1,以此代表整个区域进行树干液流的测量。探针安装高度为1.3米,安装方位为样树东南、西南和正北方向。TDP的原始观测数据为探针之间的温度差,采集频率为30秒,平均时间为10分钟,一天144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18年3月6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隐仙洞原生林观测场(E107.1941206°;N29.06757°,海拔1194m)的TDP观测数据。TDP观测系统每套共8组探头,观测树种为松树。根据树木的不同高度及胸径,选取样树安装TDP(Thermal Dissipation sap flow velocity Probe, 热扩散液流计),采用国产TDP插针式热扩散植物茎流计,型号为TDP30。样地依次为TDP-1点,TDP-2点和TDP-3点,位于通量观测塔南侧30米。样树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TDP-2、TDP-1、TDP-3,胸径从大到小依次为TDP-2、TDP-3、TDP-1,以此代表整个区域进行树干液流的测量。探针安装高度为1.3米,安装方位为样树东南、西南和正北方向。TDP的原始观测数据为探针之间的温度差,采集频率为30秒,平均时间为10分钟,一天144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
孔德兵
该NDVI数据集是最新发布的NOAA全球模拟和绘图项目(GIMMS,Global Inventory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System)长时间序列(1981-2015)NDVI产品,版本号3g.v1。为了去除NDVI数据中的噪声,进行了最大化合成、多传感器对比纠正。该产品的时间分辨率是每月两次,空间分辨率8km,数据格式为geotiff。时间跨度1981年7月至2015年12月。该数据集在植被长期变化趋势分析中被广泛应用。该数据集是从全球数据集中将中国长江上游部分裁切出来,以便单独开展长江上游地区的研究分析。
NOAA
LPDR是利用τ-ω模型,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航空航天局) Aqua 卫星上的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地球观测系统(AMSR-E)仪器和 JAXA GCOM-W1卫星上的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2(AMSR2)传感器在H和V偏振下X波段(10.7 GHz)获得的TB中计算VOD。该数据以25 km空间分辨率提供了长期(2002年6月至2021年12月)的全球关键环境观测记录,时间分辨率为1天,数据格式为EASE_Grid。
Jinyang Du, John S. Kimball, Lucas A. J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