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利用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中国又具有复杂的自然环境背景和广阔的陆地面积,其土地利用变化不仅对国家发展,还对全球环境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恢复和重建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现代过程,更好地预测、预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中国科学院在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基础上,以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作为主信息源,通过人工目视解译,建成了国家尺度1:10比例尺多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专题数据库。该数据集裁剪于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库是以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主要信息源,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构建的国家尺度1:10比例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专题数据库,精度为30米。数据采用二级分类系统,一级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6类,二级在一级类型基础上进一步分为25个类型。
徐新良
该数据集是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宫鹏团队基于团队2011年以来在全球30米地表覆盖制图中获得的经验和样本库建设方面的积累,结合10米分辨率Sentinel-2全球影像的王铮存储和免费获取,开发出了世界首套30米分辨率的全球地表覆盖产品-FROM-FLC30,该产品基于2017年在《科学通报》发表的全球首套多季节样本库(涵盖2014-2015年Landsat8影像,由专家解译得到的均匀覆盖全球的多季节样本),将该样本库中样本应用于2017年获取的Sentinel-2影像,采用随机森林分类器得到全球30米地覆盖制图。2015年共包括11个一级类和23个二级类,分别为:耕地、林地、草地、灌木、湿地、水、冻土、不透水面、裸地、雪/冰、云;2017年包括10个一级类,分别为:耕地、林地、草地、灌木、湿地、水、冻土、不透水面、裸地、雪/冰
宫鹏
该数据集是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宫鹏团队基于团队2011年以来在全球30米地表覆盖制图中获得的经验和样本库建设方面的积累,结合10米分辨率Sentinel-2全球影像的王铮存储和免费获取,开发出了世界首套30米分辨率的全球地表覆盖产品-FROM-FLC30,该产品基于2017年在《科学通报》发表的全球首套多季节样本库(涵盖2014-2015年Landsat8影像,由专家解译得到的均匀覆盖全球的多季节样本),将该样本库中样本应用于2017年获取的Sentinel-2影像,采用随机森林分类器得到全球30米地覆盖制图。2015年共包括11个一级类和23个二级类,分别为:耕地、林地、草地、灌木、湿地、水、冻土、不透水面、裸地、雪/冰、云;2017年包括10个一级类,分别为:耕地、林地、草地、灌木、湿地、水、冻土、不透水面、裸地、雪/冰
宫鹏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分布数据包括1980、1990、1995、2000、2005、2010、2015五年的数据,在遥感解译获取的1:10万比例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生态系统类型进行辨识和研究,经过分类处理形成多期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分布数据集,具体划分为7大生态系统类型:(1)农田生态系统(2)森林生态系统(3)草地生态系统(4)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5)荒漠生态系统(6)聚落生态系统(7)其它生态系统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
”中国1km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数据集“是以全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遥感分类数据为基础,参考谢高地等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估算的全国2000年、2005、2010年、2015年和2020年这5个年度的供给服务(食物生产、原料生产、水资源供给)、调节服务(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净化环境、水文调节)、支持服务(土壤保持、维持养分循环、生物多样性)和文化服务(美学景观)共4大类,11种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徐新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利用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中国又具有复杂的自然环境背景和广阔的陆地面积,其土地利用变化不仅对国家发展,还对全球环境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恢复和重建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现代过程,更好地预测、预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中国科学院在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基础上,以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作为主信息源,通过人工目视解译,建成了国家尺度1:10比例尺多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专题数据库。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库是以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主要信息源,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构建的国家尺度1:10比例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专题数据库,精度为30米。数据采用二级分类系统,一级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6类,二级在一级类型基础上进一步分为25个类型。
徐新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