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金佛山地层、岩性分布齐全,区域气候和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是我国西南地区罕见的生物基因库,具有很好的区域和科学代表性。因此,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金佛山(中高山)、缙云山青木关流域(低山)、中梁山槽上(低山)和武陵山龙潭(低山)等典型的喀斯特槽谷区布设生态和水文观测样方。为探索喀斯特槽谷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机制以及资源环境效应,解决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推动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支持。
发布时间:2022-11-02
数据集:89 个
数据是本项目采用福州大学徐涵秋为监测和评估区域生态变化而开发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方法对金佛山自然保护地及其毗邻区2000年、2010年和2020年遥感生态质量进行评价的结果。该指数结合了评估区域生态学中常用的四个重要生态指标,分别代表绿色、干燥、潮湿和炎热,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将四个指标压缩为一个指标来评估整个区域生态状况。本项目在评价过程中,还使用了USGS官网的Landsat7系列2000年05月12日、2010年05月24日和2020年05月03日的遥感影像数据。
杜文武
金佛山自然保护地及其毗邻区人类活动精细化评估结果数据集主要是运用团队自主构建的人类活动梯度方法,对金佛山自然保护地及其毗邻区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人类活动影响进行评价的空间分析的评价结果。人类活动的梯度化影响特征的揭示,是高自然度区域人类活动影响评价的关键点。本项目在人类活动梯度模型中,初始化处理了南京师范大学的智慧城市感知与模拟实验室陈旻教授团队发表的中国90座城市建筑屋顶矢量数据集。
杜文武
本数据来自2022年1月1日-8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金佛山北坡槐坪观测场(E107°13′33.0″;N29°7′56.2″,海拔956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3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3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0cm、2cm、5cm、10cm、20cm、40cm、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1个),埋在地下5 cm,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1年7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金佛山北坡槐坪观测场(E107°13′33.0″;N29°7′56.2″,海拔956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3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3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0cm、2cm、5cm、10cm、20cm、40cm、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1个),埋在地下5 cm,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2年1月1日-8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酉阳龙潭花椒基地观测场(E108°57′32.2″;N29°1′0″,海拔378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3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3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10cm、2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3个),埋在地下5、10、20 cm ,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1年7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酉阳龙潭花椒基地观测场(E108°57′32.2″;N29°1′0″,海拔378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3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3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10cm、2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3个),埋在地下5、10、20 cm ,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2年1月1日-8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金佛山西坡华尔寺观测场(E107°3′13.0″;N29°5′40.4″,海拔705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3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3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10cm、2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3个),埋在地下5、10、20 cm,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1年7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金佛山西坡华尔寺观测场(E107°3′13.0″;N29°5′40.4″,海拔705m)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自动气象站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和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3 m处,朝向正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3m、10m处,朝向正南;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10cm、2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通量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5cm、10 cm、20 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平均温度探头(3个),埋在地下5、10、20 cm,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每天观测144组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NAN标示。
孔德兵
该实验的观测参数包括归一化离水辐射率、水体悬浮物浓度、水体叶绿素浓度、水体透明度。水色参数地面调查主要在虎头村和歇马两个样地开展试验,基于该区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水体分布数据。在该区域,水体主要表现为一些人工养殖的鱼塘。本次试验重点关注对象为水域面积相对较大的开阔区域,在2 km2 的无人机飞行区范围内,上部分别选取重点水域1和重点水域2,长宽比分别为90×200 m和90×75 m;下部选择重点水域3,长宽比为90×700 m的水体开展观测。主要应用橡皮艇布点采样。
汤旭光
SoilNet是具有无线数据采集与传输功能的土壤水分无线传感器节点。数据采集终端具有自动采集与长时间低功耗运行能力。SoilNet由低功耗高精度无线数据采集终端和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组成。SoilNet温湿度传感器利用传感器探头,基于频率域的介电常数探测原理,得到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温度(℃)。此观测使用两个通道的传感器探头(通道1埋于3cm,通道2埋于10cm)来测量3cm和10cm处的土壤水分体积含水量和土壤温度。
张可
青木关流域尺度土壤温湿度及降水观测网是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重要水文气象观测节点。该数据集整合了观测网共计12个站点的多层土壤温湿度,以及其中8个站点的降水观测数据。观测站点采用美国Meter公司开发的ECH2O土壤温湿度量测系统,配合Em50数据采集器实现自动监测。观测网于2019年12月建成,采样频率为15min。土壤温湿度监测深度依次为0-5 cm、10 cm、20 cm、40 cm、60 cm。其中,土壤水分(体积含水量,m3 m-3)经由5TM电容传感器测量,土壤温度(K)经由整合在5TM传感器上的热敏电阻测量,降水(mm/15min)由ECRN-100翻斗式雨量计测量。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
赵龙
本数据来自2022年1月1日-8月26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虎头村农田观测场(E106.3192621°;N29.76271°,海拔473m)的TDP观测数据。TDP观测系统每套共8组探头,观测树种为山茶树和桂花树。根据树木的不同高度及胸径,选取样树安装TDP(Thermal Dissipation sap flow velocity Probe, 热扩散液流计),采用国产TDP插针式热扩散植物茎流计,型号为TDP30。选取的样地位于通量观测塔南侧3米,以此代表整个区域进行树干液流的测量。探针安装高度为1.3米,安装方位为样树东南、西南和正北方向。TDP的原始观测数据为探针之间的温度差,采集频率为30秒,平均时间为10分钟,一天144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2年1月1日-8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柑研所果园观测场(E106.3817569°;N29.76232°,海拔231m)的TDP观测数据。TDP观测系统每套共8组探头,观测树种为柚子树。根据树木的不同高度及胸径,选取样树安装TDP(Thermal Dissipation sap flow velocity Probe, 热扩散液流计),采用国产TDP插针式热扩散植物茎流计,型号为TDP30。选取的样地位于通量观测塔南侧3米,以此代表整个区域进行树干液流的测量。探针安装高度为1.3米,安装方位为样树东南、西南和正北方向。TDP的原始观测数据为探针之间的温度差,采集频率为30秒,平均时间为10分钟,一天144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1年1月17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虎头村农田观测场(E106.3192621°;N29.76271°,海拔473m)的TDP观测数据。TDP观测系统每套共8组探头,观测树种为山茶树和桂花树。根据树木的不同高度及胸径,选取样树安装TDP(Thermal Dissipation sap flow velocity Probe, 热扩散液流计),采用国产TDP插针式热扩散植物茎流计,型号为TDP30。选取的样地位于通量观测塔南侧3米,以此代表整个区域进行树干液流的测量。探针安装高度为1.3米,安装方位为样树东南、西南和正北方向。TDP的原始观测数据为探针之间的温度差,采集频率为30秒,平均时间为10分钟,一天144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0年1月1日-5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隐仙洞原生林观测场(E107°11′38.8″;N29°4′3.2″,海拔1194m)的开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金佛山北坡原生林、涡动相关仪的架高3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隐仙洞原生林观测场(E107°11′38.8″;N29°4′3.2″,海拔1194m)的开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金佛山北坡原生林、涡动相关仪的架高3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柑研所果园观测场(E106.3817569°;N29.76232°,海拔231m)的TDP观测数据。TDP观测系统每套共8组探头,观测树种为柚子树。根据树木的不同高度及胸径,选取样树安装TDP(Thermal Dissipation sap flow velocity Probe, 热扩散液流计),采用国产TDP插针式热扩散植物茎流计,型号为TDP30。选取的样地位于通量观测塔南侧3米,以此代表整个区域进行树干液流的测量。探针安装高度为1.3米,安装方位为样树东南、西南和正北方向。TDP的原始观测数据为探针之间的温度差,采集频率为30秒,平均时间为10分钟,一天144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18年4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隐仙洞原生林观测场(E107°11′38.8″;N29°4′3.2″,海拔1194m)的开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金佛山北坡原生林、涡动相关仪的架高3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2年1月1日-8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烂坝靖半山腰原生林观测场(E107°8′20.4″;N29°1′12″,海拔1525m)的闭路涡度观测数据。观测场下垫面为金佛山西坡原生林、涡动相关仪的架高24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A与CO2/H2O分析仪EC155之间的距离是15cm。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
孔德兵
本数据来自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柑研所果园观测场(E106.3817569°;N29.76232°,海拔231m)的TDP观测数据。TDP观测系统每套共8组探头,观测树种为柚子树。根据树木的不同高度及胸径,选取样树安装TDP(Thermal Dissipation sap flow velocity Probe, 热扩散液流计),采用国产TDP插针式热扩散植物茎流计,型号为TDP30。选取的样地位于通量观测塔南侧3米,以此代表整个区域进行树干液流的测量。探针安装高度为1.3米,安装方位为样树东南、西南和正北方向。TDP的原始观测数据为探针之间的温度差,采集频率为30秒,平均时间为10分钟,一天144组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NAN。
孔德兵